“一個不愛自己的人,既不會是一個可愛的人,也不可能真正愛別人。”
這段話來自周國平的作品《我更愿意做我自己》,收錄在其散文集《愿生命從容》里。深以為然:自己都不心疼自己,又能指望誰真的把你放在心上?
生命,斑駁流離。塵世,散漫寒涼。人生于世,總會有悲歡離合,一地雞毛。在這個世界上,沒有永遠的感同身受,也沒有永遠的不可替代,只有自己才是最好的依靠。
世界上,所有的生物都在追隨自己的生存條件與方向。曇花一現,卻等待了整個白晝;蟬鳴一夏,卻蟄伏了好幾個四季。要么屈服于自然,敗于自然巨大的掌控之中;要么向陽生長,找到適合自己的環境,成于自己追尋下的養料中。
我們也在追尋,在為改變自己或高、或低、或高不成低不就的人生境境遇而不懈努力。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強大的可塑性,我們在不停的反思,而不是僅用生物本能去對抗搏擊。我們的自我與外我處于不斷和諧的過程,給自己更多成長的可能性。風雨從不曾炫耀自己的無聊,因為有了在風雨中抗爭的我們,風雨才更加的燦爛和有意義。
生活,是一場充滿未知的旅途,總有些猝不及防的意外與不幸,也會有不期而遇的溫暖與美好。
“討不得四海八荒的喜,只落得圍一爐寂靜的煙火,與獨處相安,與萬事言和,以文字、以音樂,以花香淺草,以溫暖純良”。眼里有光,心中有愛,縱使是一蓑煙雨,也能走成一樹花開。
長路迢迢,把自己妥善安放,心懷美好,向陽而生,何懼歲月滄桑,人生荒涼。